快捷搜索:  

秸秆陶粒:乡村振兴的绿色金矿

广告
湖南资阳张家塞乡的秸秆陶粒厂,车间里机器轰鸣,金灿灿的稻秸秆与黏土按 3:7 比例混合,经 1100℃高温烧制后,变成灰褐色的轻质陶粒。村支书李建国蹲在生产线旁,抓起一把陶粒说:“这东西浑身是宝,去年消化了全乡 80% 的秸秆,再也不用愁烧荒污染空气了。”​
工厂采用 “村集体 + 合作社” 模式,村民把秸秆运过来能换钱,一亩地的秸秆能换 200 元,还能免费使用工厂的收割机。贫困户王桂英家 5 亩地,光卖秸秆就收入 1200 元,她在厂里做包装工,每月还有 3000 元工资。生产的陶粒主要卖给周边建材厂,做成保温砌块,村集体每年分红 10 万元,用这笔钱修了 3 公里灌溉渠,解决了 200 亩稻田的浇水难题。​
现在厂里又上了新生产线,开始用玉米秸秆、油菜秆做原料,产品卖到了长沙、益阳,今年目标是消化全县 175 万吨秸秆,让 “田间废弃物” 变成 “乡村致富宝”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